您当前位置:首页佛学知识 → 文章内容
佛教与哲学的区别 你真能分得清?
发布时间:2018/11/17 10:15:16  来源:凤凰网佛教

有人把佛教当成宗教,也有人把佛教当成哲学,那佛教究竟是宗教还是哲学?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哲学是人类思惟的呈现,哲学在西方称为“爱智”之学,意谓对智慧真理的追求。佛教的教理也是体证真理的方法,尤其佛教的教理内容深广微妙,无所不摄。在宗教的世界里,佛教的离苦得乐之道是最真实究竟的;在学术的领域里,佛学是宇宙人生最圆满透彻的思想哲理。佛教与哲学都是对于自然、宇宙、人生种种问题的思惟探求,唯哲学缺乏宗教的实践。因此,佛教与哲学虽存在着兼容性,但对人生的探讨,佛教则比哲学来得更究竟,更圆满受用。

哲学略分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三大体系。佛教源自善于冥想的古印度,东传至思想庞杂的中国大熔炉里,经由两大文化的冲击与淬链,使得以“缘起性空”为根本思想的佛教哲理,更加精湛地开展其哲学义理,并为宗教与哲学的整合做了最佳的诠释。

哲学所要探讨的根本问题,即是宇宙人生的本原。在西方传统哲学里,认为“存在”的本原,往上可追溯到唯一的真实存在,即是上帝,此上帝创造并主宰整个世界。然而佛教并不承认有一个主宰者存在,万物也不是真实的存在,万物非由上帝所主宰,而是“法尔如是”的因缘所生法,是无常无我,是因缘和合的暂时性存在,非绝对独一的存在论。

既然“诸法因缘所生”,并无独自存在的实体,那么谁是认知这个世界的主体呢?佛教早期的瑜伽行派及后期的唯识宗都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是由人的“心识”所变现出来的,这是佛教对本质与现象的认识论。西方哲学则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的,本质是事物自身的根本性质;现象则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这种内外(精神与物质)二分法,易于“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中执取一端。若以佛教的“唯识”做为认识论的对比,在唯心、唯物的辩证上,即可免除对立与矛盾。因为外境现象虽皆由心识所变现,但此心识亦是依因待缘,随境变现,所以在唯识胜义上来说,亦无唯心之论。

[1] [2]  下一页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本 类 热 门
本 站 推 荐
, 江浙佛教网 Www.JZFJW.Cn 苏ICP备14059615号
电子邮件:lianxiwo@fjdh.cn   关于我们